
遺骸是由科林·塞斯執導,米克·休斯,蘭斯·萊迪克,格蘭特·鮑爾主演的一部劇情片。主要講述了:遺骸史蒂夫奈爾斯的遺體本片根據IDW出版的圖畫小說寫的《史蒂夫·奈爾斯(30天夜)》。仍然是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postapocalyptic內華達州里諾市,一個奇怪的核實驗事故,減少的人口占世界

-
草莓二十八一斤:222.54.28.196不吹不吹,我就是來給郭導捧場的,期待圣誕節的陰陽人。
-
鏡頭的盡頭:222.60.49.142非常精致的懸疑片,敘詭用得真好,靠剪輯把原本并不復雜的兩個變態綁架故事巧妙串聯,極大程度拓寬了敘事廣度。這一結構當然說不上特別創新,但由于單個案件也已經足夠精彩,這種敘詭對于大部分觀眾而言就屬于意料之外的錦上添花了。攝影和氛圍營造也相當不錯,結局相對草率,但畢竟是happy ending,也還是挺讓人滿意
-
黑暗中的??:210.31.219.130在香港大會堂看拍大會堂的片子,戲里戲外的互文帶來奇妙的觀感。除此以外,再沒有其他讓我提起精神的片段。久不拍片的關錦鵬太過生疏,沒有才情也沒有激情。香港觀眾仍很愛他,但這一出戲在我看來了無生趣。可以比作低配版《華麗上班族》,不過八天的情節斷裂感實在明顯。戲中戲沒有做出任何驚喜,對情感的刻畫也極其無力。只有淺層的戲謔,不見深層的喜劇。這部電影的尷尬就像白百何的粵語一樣,但當下香港的現狀似乎就是如此。陸港交融后地域與文化的對沖,表現為城市表面的繁榮和內心持續的焦慮。#HKIFF43#
-
深海星河里的魚:139.203.196.163種族題材、女性題材、性少數群體題材的電影這些年在頒獎季高歌猛進被視作一種政治正確,一小撮作品或許是有沾到題材的紅利,但無論功利性是否存在,發聲總有積極的意義,它們共同倡導的是平等與尊重,去反思哪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其實不那么合理,去打破弱勢群體在困境中墮入的惡性循環,在這樣的氛圍中,頑固的歧視者或許會收斂自己的惡意,而小朋友和未來的小朋友,或許能從一開始就接受和秉持平等與尊重,這本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而如今被認為或被需要刻意地展現,那是歷史的問題,是人的問題,而不是平等和尊重有什么問題。
-
伍揚宇:171.10.189.111這是部很上綱上線的電影,不知道這種上綱上線有多少是導演本意。即便是本意,我覺得也屬于意識形態霸占。只從電影角度,阿克曼選擇了一種特定的拍攝方式,且做得相當好。有人說像安迪·沃霍爾,一點都不像。這個片子只是節奏慢,且用了很多重復鏡頭。但在這些重復中有細節的變化、感情的鋪墊和積淀、有說服力的鏡頭設置,和幾乎古典的結構感。這個片其實是很精致的,與沃霍爾引以為傲的美國臭天壤相別。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看這樣的電影,但可以看,且承認它的價值。